欢迎访问环球教育日报!
您现在的位置是:环球教育日报 > 新闻 > 国内新闻 > >

国内新闻

同心共育石榴籽,齐力浇灌团结花

发布时间:2024-08-25 20:19编辑:白芸来源:环球教育日报
滁州学院:共育石榴籽 同筑皖美梦支教与民族文化传承调研团队 乡村发展同青少年的教育紧密相连,为了进一步促进乡村发展振兴,7月23日清晨,来自滁州学院共育石榴籽,同筑皖美梦支教实...

滁州学院:共育石榴籽 同筑皖美梦支教与民族文化传承调研团队

乡村发展同青少年的教育紧密相连,为了进一步促进乡村发展振兴,7月23日清晨,来自滁州学院“共育石榴籽,同筑皖美梦”支教实践与民族文化传承调研小队的实践队员来到了淮南市潘集区古沟回族乡太平回民小学开始了为期7天的支教实践活动。

夯实基础知识,推进全面发展

树高千尺唯根深。为了夯实学生的学习基础,实践队开设了语文、数学、英语等一系列基础课程,实践队将寓教于乐、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融合进了日常教学活动中实践队员用诙谐幽默的语言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用通俗易懂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为了推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进一步挖掘学生潜能,实践队设立了剪纸、美术、体育、舞蹈和音乐课,他们灵活的转动剪刀,通过简单的折、撕、叠,一张张各具特点的窗花渐渐显现;他们用简单的水彩笔描绘出了脑海中彩色的梦想;他们迈开脚步,大步向前,让接力棒也为之挥洒汗水;他们整齐划一的动作,灵动的身姿演绎出青春的活力;他们稚嫩的嗓音回绕在田野上空。

播撒红色信仰,点燃乡村希望

在思政课上,实践队将中国梦与国防教育相结合,实践队员通过富有感情的声音、深入浅出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中国梦与自己梦想的紧密关系,通过对中国国防历史、现代国防体系、国防科技发展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国家责任感。这不仅是一次教育的实践创新,更是对学生全方位培养的尝试。

增强文化自信,促进民族团结

太平回民小学位于古沟回族乡,在这里回族与汉族紧紧相依。在“中华民族一家亲”课堂上,实践队带领学生共同学习了56个民族的文化与传承:饮食文化、节日庆典、传统服饰等。这堂课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文化视野,也让他们学会了尊重与理解其他民族的文化,更是在他们心中深深种下了民族团结的思想种子。

回汉皮艺传承深,非遗文化薪火传

为了对淮南回汉皮艺进行进一步的深入调查,实践队来到了位于田家庵区的静工坊拜访回汉皮艺的传承人——李嫚嫚老师。

回汉皮艺是在回族和汉族共同居住的村落里继承和发展而来的民间手工技艺,于2023年确立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在的技艺主要是制作皮雕皮具,从皮面装饰入手,选图、描图、雕刻;再缝线、染色、打磨等一百多个工序才能完成一个作品。

李老师向实践队展示了各式各样的成品:皮面上威风凛凛的老虎、

亭亭玉立的荷花;小巧精美的皮包、可爱卡通的挂饰。她表示,回汉皮艺的传承发展同回族和汉族之间的深厚情谊是息息相关的,若是没有回族朋友的帮助,她也很难将回汉皮艺传承下去。

随后,李老师带实践队员们亲自体验了制作皮艺的其中一个过程——缝线。穿针、劈线、缝合短短三个步骤却是让队员们紧皱眉头,李老师耐心解答在制作过程中的问题,并简单介绍了江淮两岸的皮革史。在近两个小时后,队员们终于陆陆续续完成了小钱包的缝线工作。队员们纷纷表示,需要全神贯注的投入才能尽量保证缝线过程不出问题,回汉皮艺传承发展的过程充满着困难与挑战。

李老师在太平回民小学开设了手工皮艺课程,该课程很受孩子们喜欢,这对回汉皮艺的传承发展以及孩子们的课外生活有着很大的裨益。

此次在淮南太平回民小学支教活动及对回汉皮艺调研的顺利展开,为太平回民小学注入了崭新的活力,丰富了孩子们的知识视野,激发了孩子们的内在潜力,锻炼了实践队的专业能力,这段经历承载着无数的回忆、成长与改变,百尺杆头,路在跬步,教育的种子已然播下,参天大树终长成。